童试几年一次(童试)

阮维若
导读 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童试几年一次,童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答案是:秀才. 一、我国的科...

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童试几年一次,童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答案是:秀才. 一、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、发于宋、盛于明、废于清(光绪三十一年).各个朝代不尽相同。

2、 二、科举考试分四级: 童试: 每年一次,应考者为儒童或童生。

3、考试地点在府、州或县。

4、这次考试录取与否是确定能否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。

5、被录取的则称为 生员(或称为庠生,即是俗称的秀才)。

6、 2、乡试: 三年一次,因常在八月,所以又称为秋闱。

7、地点在省城。

8、录取的则称为举人(明清时俗称为孝廉)。

9、前五名称为五经魁,第一名称为解元。

10、举人可任知县、教职(府、州、县的学官)。

11、 3、会试: 乡试后第二年春天,所以又称为春闱。

12、地点在礼部。

13、考上的则称为贡士。

14、第一名为会元。

15、 4、殿试: 这次考试是皇帝为主考,在朝廷举行,所以又称为廷试。

16、录取者皆为进士。

17、这次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次: 第一甲(即第一等):赐进士及第(共三名):第一名俗称状元,第二名称榜眼,第三名称探花。

18、 第二甲(即第二等):赐进士出身。

19、第一名称传胪。

20、 第三甲(即第三等):赐同进士出身。

21、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,榜眼、探花授翰林院编修。

22、其余进士再考,择优送翰林院学习三年再考择优授翰林院编修、检讨。

23、余者授与主事(部员)、中书、知县。

24、 翰林: 文人和卜医技术人员,为文学侍从之官。

25、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,其下属官有侍读学士、侍读、侍讲、修撰、检讨等官,均在翰林院供职,统称为翰林。

26、 贤良方正: 这是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非常设的考试科目之一,又称“贤良”,“文学”、“贤良文学”,贤良方正的原意是品性贤良,行为方正。

27、汉文帝“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”,凡是有文墨有才学的知识分子都可以充选,中选者即可以授以不同的官职。

28、儒生往往凭此走上仕途。

29、 庠生: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考中童试的生员的别称,俗称秀才。

30、庠为古代学校的名称,“庠生”是在童试后被录取“入学”后的通称。

31、 廪生: 明代时,对参加童试“入学”的生员每月都给廪膳,补助其生活,所以又称为廪生。

32、后来生员必须经过岁考和科考,成绩优秀的才能取得廪生名义,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。

33、 以上也可略知庠生、廪生的差别。
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