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山中王勃讲解,山中王勃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山 中长江悲已滞, 万里念将归。
2、况属高风晚, 山山红叶飞。
3、 赏析: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,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二年(672)漫游巴蜀时写的。
4、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,巧妙地借景抒情,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,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。
5、 首句“长江悲已滞”,是即景起兴。
6、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,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。
7、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。
8、例如,南朝诗人谢脁就有“大江流日夜,客心悲未央”的名句。
9、王勃的艺术独创性在于;他不仅借大江起兴,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,使长江感情化,人格化。
10、诗人客居巴蜀.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,因此,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,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,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, 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。
11、这是一个多么新奇的想象!而这新奇的想象,既缘于诗人的“移情”作用,又符合生活的实感。
12、人在山上望长江,由于距离远,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,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。
13、所以,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,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。
14、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、契合、共鸣,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。
15、诗一开篇,境界便很悲凉浑壮。
16、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,才在第二句“万里念将归”中直接抒情,点明自己身在他乡,想到盼望巳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。
17、“悲”、“念”二字,是全篇之“眼”,此诗所要抒写的,就是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。
18、 但“悲”、“念”二宇,仍然是抽象的。
19、如何才能把这抽象的情绪具体、形象地表现出来。
20、使人如闻如见、可触可感呢? 于是,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,写出了“况属高风晚,山山红叶飞”两句。
21、从字面上看,这两句纯是写景,写他遇着晚秋的风吹起来了,把每一座山上的黄叶刮得零落乱飞.这里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,但我们却强烈地感到,在这一幅秋风萧瑟、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画面上,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。
22、这里的秋天景色,兼寓“比”、“兴”之意。
23、从“兴”的作用来看,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,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。
24、从“比”的作用看,这萧瑟秋风、飘零黄叶,不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、飘零旅况的象征吗了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《九辩》中的“悲哉,秋之为气也,萧瑟兮,草木摇落而变衰”的诗意,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,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,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。
25、 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,诗人采用了“兴法起结”的艺术手法。
26、一下笔便借景兴情,结尾处又以景结情,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、开阔的画面中,让读者从画中品味。
27、这样,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。
28、我没有好的答案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