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杂诗三首 其二,杂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杂诗(王维) 君自故乡来,应知故乡事。
2、来日倚窗前,寒梅著花未。
3、 【注释】 (1)著花未:开花没有。
4、 【译诗】 你从故乡来,该知道故乡事,请告诉我,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。
5、 【赏析】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。
6、诗人想念故乡,自然是情理之中;而喜欢梅花,则溢于言表。
7、 本诗信守拈来,自然天成。
8、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,且向长安过暮春。
9、 一树梨花一溪月,不知今夜属何人? 读这首诗使人联想到唐代名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:“家园好在尚留秦,耻作明时失路人。
10、恐逢故里莺花笑,且向长安过一春。
11、”(《落第长安》)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,声韵相近,连那羁旅长安、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共通之处。
12、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,又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。
13、 那位名诗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,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、真切,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。
14、比较而言,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“杂诗”,由于手法灵妙,更富有艺术感染力。
15、 “旧山虽在不关身”,也就是“家园好在尚留秦”。
16、常诗既说到“长安”又说“留秦”,不免有重复之累;此诗说“不关身”也是因“留秦”之故,却多表达一层遗憾的意味,用字较洗炼。
17、 “且向长安过暮春”与“且向长安过一春”,意思差不多,都是有家难回。
18、常诗却把那原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,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,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;《杂诗》作法正好相对。
19、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,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,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;《杂诗》作法正好相对。
20、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具体情事,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相情绪的刻画。
21、 “一树梨花一溪月。
22、”那是旧山的景色、故乡的花。
23、故乡的梨花,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,却淳朴亲切,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。
24、虽然只是“一树”,却幽雅高洁,具备一种静美。
25、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,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,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。
26、三句不仅意象美,同时具有形式美。
27、“一树梨花”与“一溪月”的句中排比,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,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。
28、从修辞角度看,写月用“一溪”,比用“一轮”更为出奇,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,有一箭双雕的效果,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,写得如捧手可掬,非常生动形象。
29、 这里所写的美景,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,而非现实身历之境。
30、眼下又是暮春时节,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,她沐浴着月光,静听溪小潺湲,就象亭亭玉立的仙子……然而这一切都“虽在不关身”了。
31、“不知今夜属何人?”总之,是不属于“我”了。
32、这是何等苦涩难堪的心情啊!花月本无情,诗人却从“无情翻出有情”。
33、这种手法也为许多唐诗人所乐用。
34、苏颋的“可惜东园树,无人也著花”(《将赴益州题小园壁》)、岑参的“庭树不知人去尽,春来还发旧时花”(《山房春事》),都是著例。
35、此诗后联与苏、岑句不同者,一是非写眼前景,乃是写想象回忆之境,境界较空灵;一是不用陈述语气,而出以设问,有一唱三叹之音。
36、 《杂诗》不涉及具体情事,而它所表现的情感,比常建诗更深细,更带普遍性,更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,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。
37、这恰如清人吴乔所说:“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,虚做则无穷。
38、雅、颂多赋是实做,风、骚多比兴是虚做。
39、唐诗多宗风、骚,所以灵妙。
40、”(《围炉诗话》 不知你找的是什么杂诗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