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光传(严光)

党雄伊
导读 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严光传,严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严光,宇子陵,又名严道,会稽余姚

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严光传,严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严光,宇子陵,又名严道,会稽余姚人。

2、严光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名声,与光武一同游学。

3、到光武即位时,他改换姓名,躲起来不见光武。

4、皇帝想着他有才德,就派人按他的形貌特征访求他。

5、后来齐国上书说:“有一位男子,披着羊皮衣服在沼泽中垂钓。

6、”皇帝怀疑是严光,就备了可坐乘的小车以及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,派使者礼聘严光。

7、使者三次往返以后严光才来。

8、光武帝让严光住在北军,供给他床褥,由太官朝夕进餐。

9、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来有交情,派人送去书信。

10、派来的人对严光说:“侯公听说先生到来,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,但迫于职责,所以没有如愿。

11、希望利用天黑的时候,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话。

12、”严光没有回答,就丢过去一片竹简给来人,口授回信说:“君房足下:职位做到宰相,很好。

13、身怀仁爱,辅佐正义,天下就会喜悦,阿谀奉承,顺随旨意,就身首异处。

14、”侯霸得到回信,封好呈给皇帝。

15、皇帝笑着说:“狂奴还是从前的样子啊!”皇帝当天就到严光住的客馆。

16、严光躺着不起来,皇帝到他的卧室,摸着严光的腹部说:“唉,子陵,不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吗?”严光又睡觉不理睬,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睁开眼睛端详着光武帝,说:“从前唐尧道德高尚,但巢父洗耳。

17、士各有志,为什么要逼我呢?”皇帝说:“子陵,我竟然不能使你顺从吗?”于是登车叹息而去。

18、光武又见严光,谈论过去的事情,谈了许多天。

19、皇帝从容地问严光:“我比起过去怎么样?”严光回答说:“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。

20、”于是接着一同睡觉,严光将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。

21、第二天,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帝座很紧急。

22、皇帝笑着说:“我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了。

23、”光武授予严光谏议大夫一职,严光不接受,于是到富春山种田。

24、后人将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濑。

25、建武十七年,皇帝又特别召他,他不来。

26、八十岁时,严光在家中去世。

27、皇帝对此表示悼念惋惜,下诏书要郡县赐给一百万钱、一千斛粮食(给其家人)。

28、原文严光字子陵,一名遵,会稽余姚人也。

29、少有高名,与光武同游学。

30、及光武即位,乃变名姓,隐身不见。

31、帝思其贤,乃令以物色访之。

32、后齐国上言:“有一男子,披羊裘钓泽中。

33、”帝疑其光,乃备安车玄纁,遣使聘之。

34、三反而后至。

35、舍于北军,给床褥,太官朝夕进膳。

36、司徒侯霸与光素旧,遣使奉书。

37、使人因谓光曰:“公闻先生至,区区欲即诣造,迫于典司,是以不获。

38、愿因日暮,自屈语言。

39、”光不答,乃投札与之,口授曰:“君房足下:位至鼎足,甚善。

40、怀仁辅义天下悦,阿谀顺旨要领绝。

41、”霸的书,封奏之。

42、帝笑曰:“狂奴故态也。

43、”车驾即日幸其馆。

44、光卧不起,帝即其卧所,抚光腹曰:“咄咄子陵,不可相助为理邪?”光又眠不应,良久,乃张目熟视,曰:“昔唐尧著德,巢父洗耳。

45、士故有志,何至相迫乎!”帝曰:“子陵,我竟不能下汝邪?”于是升舆叹息而去。

46、复引光入,论道旧故,相对累日。

47、帝从容问光曰:“朕何如昔时?”对曰:“陛下差增于往。

48、”因共偃卧,光以足加帝腹上。

49、明日,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。

50、帝笑曰:“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。

51、”除为谏议大夫,不屈,乃耕于富春山,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。

52、建武十七年,复特征,不至。

53、年八十,终于家。

54、帝伤惜之,诏下郡县赐钱百万,谷千斛。

55、此文出自范晔《后汉书·严光归隐》创作背景:严光本姓庄,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,一名遵,字子陵,会稽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

56、少有高名,与刘秀同游学。

57、建武元年(25年),刘秀建立东汉,严光于是隐名换姓,隐居在桐庐富春江畔,每日垂钓,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。

58、刘秀思贤念旧,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。

59、齐地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,刘秀怀疑那就是严光,即遣使备置安车、玄纁,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。

60、后来,刘秀又请严光到宫里去,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,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。

61、一次,刘秀随意地问严光:“我比过去怎么样?”严光回答说:“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。

62、”说完话便睡在一起。

63、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。

64、第二天,太史奏告,有客星冲犯了帝座,很厉害。

65、刘秀笑着说:“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。

66、”后授谏议大夫,严光不肯屈意接受,于是归隐富春山(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)耕读垂钓,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。

67、建武十七年(41年),朝廷一次征召他,严光仍不就。

68、严光八十岁时,在家中去世。

69、刘秀倍感哀伤,诏郡县赐钱百万、谷千斛安葬,墓在陈山(客星山)。
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