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色即是空还是色即是空出自哪部佛经?全文是什么?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出自: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译者:玄奘全文: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2、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
3、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4、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。
5、 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,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,以无所得故。
6、菩提萨埵,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罣碍,无罣碍,故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盘。
7、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8、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,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,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
9、译文:观音菩萨,深入的修行心经时,看到五蕴:形相、情欲、意念、行为、心灵,都是空的,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。
10、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,相不异乎空间,空间不异乎形相,所以形相等于空间,空间等于形相,情欲、意念、行为、心灵,都是一样的。
11、舍利子呀,一切法则都是空的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12、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,也没有情欲、意念、行为和心灵,没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根,更没有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六尘,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,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,没有不能了解的,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,直到没有老和死,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。
13、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,不用智慧去强求,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。
14、菩萨觉悟之后,依照心经,心中没有碍,由于没有碍,所以不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最后达到彼岸。
15、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,依照心经,得到无上、正宗、正觉的 三种佛果。
16、所以说心经,是变幻莫测的咒语,是神光普照的咒语,是无上的咒语,是最高的咒语,能除一切苦,不是骗人的。
17、所以说心经,其咒语曰,去吧,去吧,到彼岸去吧,大家快去彼岸,修成正果。
18、主要思想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佛教经典,简称《般若心经》或《心经》,唐玄奘译,知仁笔受,共一卷,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。
19、由于经文短小精粹,便于持诵,此经在西藏甚流行。
20、近代又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。
21、经书的文旨原出于大部《般若经》内有关舍利子的各品,即是秦译《大品般若》的〈序〉〈奉钵〉〈习应〉〈往生〉〈叹度〉五品(《大品般若》卷一至卷二),唐译《大般若经》第二分初〈缘起〉〈欢喜〉〈观照〉〈无等等〉四品(《大般若经》卷四○一至卷四○五)。
22、各品所说的内容是佛和舍利子问答般若行的意义、功德,此经即从其中撮要单行。
23、全经260字,阐述五蕴、三科、四谛、十二因缘等概念讲述自性本空的佛教义理,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,得究竟涅槃,证得菩提果。
24、该思想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,故称《心经》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