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思感想(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思)

喻蝶燕
导读 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思感想,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

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思感想,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,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。

2、出处:宋·苏轼《稼说送张琥》原文: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,吾告子止于此矣。

3、子归过京师而问焉,有曰辙、子由者,吾弟也,其亦以是语之。

4、白话译文: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,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。

5、我能告诉你的,就只有这些了。

6、你回去路过京城去问一问,有一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,他是我的弟弟。

7、把我对你讲的这些话告诉他。

8、扩展资料写作背景:《稼说送张琥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杂说。

9、此文是作者写给好友的,也是一篇赠序。

10、全文以种庄稼开篇,以穷富两种人的耕种环境、耕种方法以及收获成果作比,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铺垫;下文则着重阐释了治学与种庄稼的联系,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:种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;学习要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。

11、这篇杂说作于北宋熙宁九年(1076)末或十年初,作者苏辙正在京都任职,时逢进士张琥归家之前来看望苏轼,作者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着急功近利,浅薄轻率的风气,因而特地写了这篇短文送给张琥,并愿与之共勉。

12、作者简介:苏轼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
13、嘉祐二年(1057),苏轼进士及第。

14、宋神宗时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

15、元丰三年(1080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

16、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

17、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

18、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19、嘉祐元年(1056年),苏轼首次出川赴京,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。

20、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、十九岁的苏辙,自偏僻的西蜀地区,沿江东下,于嘉祐二年(1057年)进京应试。

21、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,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。

22、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,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,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。

23、熙宁四年(1071年),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。

24、王安石颇感愤怒,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。

25、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,被授为杭州通判。

26、熙宁七年(1074年)秋,苏轼调往密州(山东诸城)任知州。

27、熙宁十年(1077年)四月至元丰二年(1079年)三月,在徐州任知州。

28、元丰二年(1079年)四月调为湖州知州。

29、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,因法便民,颇有政绩。
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