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小小发现唐宣宗诗仙,唐宣宗挽白居易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那么小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!
1、【名称】《吊白居易》 【年代】晚唐 【作者】【唐宣宗】李忱(810年-859年) 【体裁】七言律诗 吊①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,谁教冥路作诗仙。
2、 浮云不系名居易,造化无为字乐天。
3、 童子解吟长恨曲,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,一度思卿一怆然。
4、 ① 吊:哀悼。
5、 ② “童子”二句重点突出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《长恨歌》《琵琶行》。
6、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,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。
7、由此可见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其人的器重、对其诗的喜爱,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。
8、 诗的首联运用比喻,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。
9、“缀玉联珠”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,而“六十年”,则指他的创作生涯。
10、“诗仙”,是溢美之辞,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。
11、 “谁教冥路作诗仙”一句其悲可见,其哀可闻。
12、唐宣宗是说,对于这位世间不可多得的诗仙,我敬重不够、仰慕不够呀!你怎么就突然间走到冥路上去了呢?读到这里,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,正眼含热泪,仰望长天,低声呼唤,令人感动。
13、 诗的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。
14、唉!浮云,造化也没有办法挽留住白乐天了,他永远地去了,我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?只有扼腕长叹罢了。
15、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,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,情愫深,意韵长。
16、 接下来的颈联,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《长恨歌》与《琵琶行》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。
17、“童子解吟”“胡儿能唱”蕴涵深意:其诗所知人多,所晓域广,通俗易懂,音韵和谐,圆润悦耳。
18、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、多么富有魅力,而只让读者自己去品味。
19、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、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。
20、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,“文章已满行人耳”,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,与行人形影不离:你只要出行在外,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。
21、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,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,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。
22、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,感情真挚,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,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赞赏,同时突出了白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。
23、[3] ] 李忱 唐宣宗李忱【810年-859年】,宪宗第十三子,初名怡,封光王。
24、公元八四六年【会昌六年】,立为皇太叔,恭俭好善,虚襟听纳,大中之政,有贞观风。
25、每曲宴,与学士倡和,公卿出镇,多赋诗饯行。
26、重科第,留心贡举。
27、常微行,采舆论,察知选士之得失。
28、其对朝臣,必问及第与所试诗赋题,主司姓氏,苟有科名对者,必大喜。
29、或佳人物偶不中第,必叹息移时。
30、常于内自题乡贡进士李道龙云。
31、在位十三年,谥曰献文,诗六首。
32、 [5][4] 李 唐宣宗李忱【810年-859年】,宪宗第十三子,初名怡,封光王。
33、公元八四六年【会昌六年】,立为皇太叔,恭俭好善,虚襟听纳,大中之政,有贞观风。
34、每曲宴,与学士倡和,公卿出镇,多赋诗饯行。
35、重科第,留心贡举。
36、常微行,采舆论,察知选士之得失。
37、其对朝臣,必问及第与所试诗赋题,主司姓氏,苟有科名对者,必大喜。
38、或佳人物偶不中第,必叹息移时。
39、常于内自题乡贡进士李道龙云。
40、在位十三年,谥曰献文,诗六首。
41、 [5] 希望对你有帮助,(*^__^*) 。
本文分享到此完毕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标签: 唐宣宗挽白居易联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