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记承天寺夜游赏析600字,记承天寺夜游赏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本文寥寥数笔,摄取一生活片断,叙事简净,写景如绘,行文自然,宛如行云流水,无丝毫刻意为文的痕迹。
2、文章虽短,却具非凡艺术魅力,同时也揭示极其深刻之人生真理,算得小品文中的极品。
3、但世人对文章每多误解(盖有余秋雨这样的故意误读,见资料),即权威编定之教科书及教参亦不能例外。
4、 “乌台诗案”后,苏轼以软禁犯人的身份到黄州,他杜门深居,参禅礼佛,荡涤心灵的尘垢;融入自然,欣赏天地之大美。
5、一个新我终于破茧而出。
6、他深深地感到士人以“道”抗“势”的荒谬。
7、他感叹“我生天地间,一蚁寄大磨。
8、区区欲右行,不救风轮左。
9、”“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,磨左旋而蚁右去,磨疾而蚁迟,故不得不随磨以左回焉。
10、” 解脱自由的生活,精神上的变化,反映到诗文上,即以儒家入世精神自励,关注社会民生而变为超旷放达。
11、旷达不是逃避生活,而是直面生活后对生活的一种审美化消解。
12、苏轼黄州后期之精神境界实已上升至审美境界,观其后来起而复用之后,实已“不吝情去留”,在官则为民办事,小人当道则马上上书请去,既自被贬惠州,亦自了然不痛。
13、 全文分三层,第一层叙事。
14、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”,时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。
15、这天夜里,月光照入他的房间,作者本欲就寝,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,顿起雅兴,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,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。
16、张怀民和苏轼一样,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,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。
17、当晚,张怀民也还未睡,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。
18、这一层叙事,朴素、淡泊而有自然流畅。
19、 第二层写景。
20、作者惜墨如金,只用十八个字,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、竹影斑驳、幽静迷人的夜景。
21、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:月光清朗,洒落庭中,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,更妙的是,“水”中还有水草漂浮,游荡,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。
22、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,以竹、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、比拟、比喻手法精当,新颖,恰如气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。
23、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。
24、作者感慨到,何夜无月,何夜无竹柏,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,除了他与张怀民外,恐怕就不多了,整篇的点睛之笔是“闲人”二字,苏轼谪居黄州,“不得签书公事”,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,与儒家的“经世济民”之理想相去甚远,即所谓“闲人”之表层意义,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;从另一个方面来看,月光至美,竹影至丽,而人不能识,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,岂非快事!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,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,可以说是宠辱不惊,进退自如。
25、当然,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!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