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心说名词解释(童心说)

赵姣鹏
导读 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童心说名词解释,童心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童心说 龙洞

大家好,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童心说名词解释,童心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童心说 龙洞山农叙《西厢》未语云:“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。

2、”夫童心者,真心也。

3、若以童心为不可,是以真心为不可也。

4、夫童心者,绝假纯真,最初一念之本心也。

5、若失却童心,便失却真心,失却真心,便失却真人。

6、人而非真,全不复有初矣。

7、童子者,人之初也;童心者,心之初也。

8、夫心之初曷可失也! 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?盖方其始也,有闻见从耳目而入,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。

9、其长也,有道理从闻见而入,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。

10、其久也,道理闻见日以益多,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,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,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;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,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。

11、夫道理闻见,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。

12、古之圣人,易尝不读书哉! 然纵不读书,童心固自在也,纵多读书,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,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。

13、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,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?童心既障,于是发而为言语,则言语不由衷;见而为政事,则政事无根抵;著而为文辞,则文辞不能达。

14、盖内含以章美也,非笃实生辉光也,欲求一句有德之言,卒不可得。

15、 所以者何?以童心既障,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。

16、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,则所有言皆闻见道理之言,非童心自出之言也。

17、言虽工,于我何与,岂非以假人言假言,而事假事文似文乎?盖其人既假,则无所不假矣。

18、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,则假人喜。

19、以假事与假人道,则假人喜;以假文与假人谈,则假人喜。

20、无所不假,则无所不再。

21、满场是假,矮人何辩也?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,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,又岂少哉!何也?天下之至文,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长存,则道理不行,闻见不立,无时不文,无人不文,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。

22、诗何必古选,文何必先秦。

23、降而为六朝,变而为近体;又变而为传奇,变而为院本,为杂剧,为《西厢》,为《水浒传》,为今之举子业,大贤言圣人之道,皆古今至文,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。

24、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,更说甚么《六经》,更说甚么《语》《孟》乎? 夫《六经》《语》《孟》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,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。

25、又不然,则其迂阔门徒,懵懂弟子,记忆师说,有头无尾,得后遗前,随其所见,笔之于书。

26、后学不察,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,决定目之为经矣,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?纵出自圣人,要亦有为而发,不过因病发药,随时处方,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,迂阔门徒云耳。

27、药医假病,方难定执,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?然则《六经》《语》《孟》,乃道学之口实,假人之渊蔽也,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。

28、呜呼!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! ******* 译文: 儿童,起人生的开始;童心,是心灵的水源。

29、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!那么,童心为什么会贸然失落呢?在人的启蒙时期,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,长大之后,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,而这些后天得来的感性的闻见和理性的道理一经入主人的心灵之后,童心也就失落了。

30、久而久之,做得的道理、闻见日益增多,所能感知、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,从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,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;知道恶名是丑的,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,这样一来,童心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
31、人的闻见、道理,都是通过多读书,多明理才获得的。

32、可是,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是读书识理的人呢!关键在于,圣人们不读书时,童心自然存而不失,纵使多读书,他们也能守护童心,不使失落。

33、绝不像那班书生,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雍塞了自己的童心。

34、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现而雍蔽童心,那么圣人又何必要热衷于著书立说以至于迷人心窍呢?童心一旦雍塞,说出话来,也是言不由衷;参与政事,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;写成文章,也就无法明白畅达。

35、其实,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,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的话,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也听不列。

36、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童心已失,而后天得到的闻见道理却入主心灵的缘故。

37、 既然以闻见道理为本心,那么说的话就成了闻见道理的翻版,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。

38、哪怕他说得天花乱坠,跟我又有什么相干。

39、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,办假事,写假文章吗?因为人一旦以虚假为本,一举一动也就无不虚假了,由此去对假人说假话,正是投其所好;跟假人讲假事,肯定信以为真;给假人谈假文章,必然赞赏备至。

40、这可真是无处不假,便无所不喜呀!满天下全是虚假,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。

41、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,因被假人忽视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,不知有多少。

42、原因何在?因为天下的好文章,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。

43、如果童心常在,那些所谓的闻见、道理就会失去立脚之地,那么,任何时代,任何人,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。

44、诗歌,何必一定推崇《文选》;散文,何必非得看重先秦。

45、古诗演变成六朝诗外,近体格体,古文也发展为唐朝传奇,金代院本,元人杂剧,《西厢记》,《水浒传》,还有当今应科举的八股文,凡是讲求圣人之道者都是古今杰出的文章,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,厚古薄今。

46、所以,我对那些发自定心的文章体会最深,实在用不着言必称六经,言必称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。

47、 六经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,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,不然的话,也是那班糊涂弟子们,追忆老师的言语,或有头无尾,或有尾无头,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,写下来汇集成书。

48、后代书生,不明此理,就以为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论,而奉若经典。

49、又哪里晓得,这其间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精论呢!即使真有圣人讲的,也是有的放矢,不过就一时一事,随机应答,以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弟子罢了。

50、对症下药,不拘一格,怎么可以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呢!显而易见,六经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,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,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。

51、呜呼!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,与他一起探讨作文之本呢?。
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